中化新网讯 8月2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于北京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据她介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能和灵巧性方面已实现了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徐晓兰强调,近年来中国在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以及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在运动能力方面,通过AI控制算法的优化,国产机器人已经能够实现毫秒级的动作响应,其稳定性、灵活性和动作连贯性均得到了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量从2015年的7万套增长到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十二年稳居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2015年的3.3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55.6万套。
摩根士丹利6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中已占据优势地位,领先于美国。中国在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方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丰富的稀土资源、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完善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拥有超过11000所培养机器人制造所需人才的高校,总体在校学生人数超过500万,远超美国的92.3万人。
配资炒股平台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