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当前,旅游业蓬勃发展,社会公众和广大游客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高度关注,加之暑期旅游出行高峰即将到来,为保障游客权益,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以整治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
7月9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指出,强迫购物、诱导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游客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旅游市场执法办案,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工作,发布旅游市场强制消费问题典型案例,对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严打态势。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整治强迫购物 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工作,对旅游市场中存在的强迫购物问题开展全链条治理。”余昌国表示,“我们将保持‘零容忍’态度,聚焦旅游购物活动集中的重点区域,紧盯旅行社、旅游购物店等重点环节,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坚持露头就打,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切实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展开剩余82%加大对严重失信主体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
发布会后,文化和旅游部官方政务新媒体平台披露第一批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余昌国指出,此举是为了依法依规加大对严重失信主体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支持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他特别提醒广大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要主动关注企业的资质和信用信息,用社会监督推动行业自律,真正让失信者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出游体验。为此,文化和旅游部正通过两大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重新修订《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标准,重点规范景区的便利化、安全性和舒适度等,并加大标准宣贯与执行力度;二是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指导景区加强开放管理,丰富优质服务供给。
针对游客关注的平安出行与放心消费需求,文旅部编写了《旅游安全实务手册》,梳理常见旅游安全问题及应对方法,帮助游客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同时编制《旅游避“坑”指南》,结合典型案例梳理旅游消费常见问题,提醒游客警惕消费陷阱,避免造成损失。
谈及公布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典型失信行为的意义,余昌国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群众反映强烈的强迫购物等现象,既是违法违规问题,也体现出个别经营者诚信缺失、旅游领域诚信建设还有待加强。他介绍,目前文旅部已印发《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并配套出台信用修复工作指南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一部专门规章+多项制度的“1+N”信用体系基础架构,为依法依规开展失信主体认定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共认定文化和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667个、轻微失信主体98个,相关信息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旅市场通APP依法及时公示,并与信用中国网站、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这次从严重失信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中整理出一批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失信行为进行发布,就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强和普及诚信教育,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信用进一步成为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的无形‘指挥棒’。”余昌国说。
他进一步解释,对失信主体而言,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处罚,其机构的商誉、主要负责人的个人信誉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对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服务过程中,要避开信用不佳的商家、选择诚信经营的放心商家。
余昌国还提到,信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文旅部着力健全守信激励机制,指导地方为守信主体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让守信有价、守信有用、守信有感;同时着力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已开展两批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让有限的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下一步,将继续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体系与行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高度融合,更好赋能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将开展为期一年的旅游市场强迫购物整治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旅游市场强迫购物整治工作。
对此,余昌国表示,强迫购物严重侵害游客权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此次整治将从三方面发力,形成全链条治理格局。
首先是突出重点环节,紧盯旅游购物活动集中区域,以旅行社、旅游购物店、导游、在线旅游经营者等为重点开展整治工作。其中,旅行社若存在未经许可开展业务、以低价诱骗游客并通过安排购物拿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将被从严查处;旅游购物店若有误导消费、推销高价低质商品、搞价格欺诈,甚至把购物店包装成景点塞进行程等操作,也将被重点整治;导游一旦出现诱导或强迫消费,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以及未接受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和领队业务等情况,会被严肃处理;此外,还将重点整治通过互联网发布低于旅游成本价格的旅游产品,诱导游客平台外交易、违规收取定金,无证人员通过互联网违规承揽导游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实施全链条监管。整治将按照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统筹推进客源地与目的地同步治理,线上线下同步整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失信惩戒有效衔接。同时,我们也将加强智慧监管应用,发挥信用监管作用,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加大对旅游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对失信主体依法实行禁业等惩戒措施。
三是强化部门协同。“强迫购物及有关违法违规行为,涉及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类型多,整治工作需要多部门协同联动。”余昌国指出,“我们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对未经许可经营旅游社业务、无证从事导游服务,以及涉及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强迫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并严厉打击,共同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放心出游的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联动发力,筑牢旅游消费防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步部署监管举措。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史新章表示,在价格监管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旅游相关行业价格行为,强化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旅游价格监管,规范旅游在线平台价格收费行为,健全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2024 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处涉旅游广告违法案件多起,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累计依法归集公示文旅领域行政处罚信息2.6万条。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史新章表示。他介绍称,当前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市场监管总局将充分发挥相关职能,围绕《关于整治强迫购物 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的重点任务,着力推动“三个强化”,优化提升旅游市场监管效能,促进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强重点商品服务价格监测,切实规范餐饮、住宿、旅游在线平台等旅游相关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导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有效落实《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严厉查处经营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开展旅游广告常态化监测,深入治理旅游服务项目中的广告宣传与实际不符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案件查处。根据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结合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整治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曝光重大典型案例,以案示警,实现“曝光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督促旅游行业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
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打通信息渠道,积极推动联合监管执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旅游市场监管态势。推进协同监管,持续推动开展对失信企业实行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惩戒,刚柔相济、宽严并举,提升监管效能。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炒股平台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