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兵力总数超过了十万。这一庞大的军队在当时陕北地区的资源条件下几乎无法得到充分的供养。为了打通与苏联的联系通道并获得援助,徐向前决定率领四方面军的三个军,共计约21000多人,渡过黄河与马家军展开激烈作战。渡过草地后,四方面军主力8万人南下,在百丈关决战中遭遇了惨重的失败。此后,他们被迫撤退至川康一带的荒凉地区。然而,由于补给严重不足,许多红军士兵因疾病和缺乏物资而死去,逃兵也大量出现,最终只得再次北上。
在这种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西路军的弹药供应非常紧张,每名战士的子弹数量寥寥无几。由于火力不足,且兵力处于劣势,西路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经过几个月的苦战,最终还是未能战胜敌人。高台战斗、倪家营子战斗和梨园口战斗异常惨烈,红军官兵们血洒沙场,其中包括了高级将领董振堂和陈海松。最后,西路军的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剩下的不到3000人勉强返回延安。除了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红军,将士们中还有一些因受伤、掉队等原因被马家军俘虏,他们同样遭受了非人折磨。
马家军对被俘的红军官兵极为残忍,不少人被折磨致死,马家军因此欠下了沉重的血债。十多年后,彭德怀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兰州战役中,痛歼青马主力,成功击败了马步芳及其儿子马继援。但马家军中,仍有一支部队逃脱了打击,那就是马呈祥所领导的整编骑兵第一师。马呈祥是马步芳的外甥,同时也是马步青的女婿,凭借这两层关系,他在马家军中仕途顺畅,年仅22岁便被任命为骑兵第5师的团长。
展开剩余73%西路军渡过黄河后,马呈祥多次与红军作战,亲自参与了屠杀数千名红军官兵的残忍行为。由于战功显赫,马呈祥获得了蒋介石的表彰,还被特许进入陆军大将官班学习。1947年,马呈祥被任命为整编骑兵第一师的师长,并不久后随宋希濂进入新疆。兰州战役爆发时,马呈祥身在新疆,因此幸运地逃避了这场打击。兰州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继续解放宁夏和青海等地。到了1949年8月末,彭德怀发布了向河西进军的命令,并于9月下旬与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在张掖会师,向新疆发起了猛烈进攻。
当时新疆的守军有十余万人,由陶峙岳领导。陶峙岳,湖南宁乡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参加过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积累了丰富的战功。抗日战争爆发后,陶峙岳参加了淞沪会战,并在蕴藻浜一带与日军激战了21个昼夜,亲临前线指挥,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场胜利使他一战成名,成为了抗日名将。
在淞沪会战后,陶峙岳被调任陕西河防部队担任第一军军长,隶属胡宗南指挥。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开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胡宗南受命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封锁。陶峙岳因不愿执行这种对民族有害的命令,遭胡宗南明升暗降,最终被解除兵权,改任集团军副总司令。1946年,张治中出任国民党西北行营主任,他与陶峙岳是老朋友,非常欣赏陶的才能,极力推荐他为副手。蒋介石最终同意了张治中的提议,陶峙岳也因此出任西北行营副主任,并兼任新疆警备总司令。
陶峙岳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我党关系较好,多次访问延安。受张治中影响,陶峙岳的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解放战争接近尾声时,彭德怀率领解放军横扫西北,向新疆进军。张治中向陶峙岳发电,劝他和平起义,陶峙岳欣然接受,并开始积极准备。
新疆守军的主要将领包括马呈祥、叶成、罗恕人和赵锡光四人。陶峙岳深知马呈祥欠下西路军大量红军官兵的血债,若能在起义时捉拿马呈祥,可以为西路军英勇牺牲的战士们报仇。但陶峙岳最终并未这么做,而是选择给马呈祥办理护照,安全送他出境。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陶峙岳虽然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但没有实际的兵权,马呈祥、叶成、罗恕人和赵锡光掌握了大部分军队。特别是马呈祥,是马步芳的外甥,叶成是蒋介石的亲信,罗恕人是胡宗南的亲信,这些人都坚决反对起义,其中马呈祥尤为顽固。他深知自己欠下血债,一旦起义成功,自己难逃恶果。
在这四名将领中,只有赵锡光支持陶峙岳,当时他还在南疆。陶峙岳明白,若动手捉拿马呈祥,自己和新疆人民将遭受更大的冲击。马呈祥等人得知陶峙岳准备起义后,曾多次密谋反对他,为了避免战火蔓延,陶峙岳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前往与马呈祥、叶成等人谈判。他了解这些人反对起义并非出于忠诚,而是希望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
陶峙岳提出,只要他们交出兵权,他将为他们和家属办理护照,保证他们安全出境,并提供路费,还会以折价收购他们的私人财产。马呈祥等人明白,一旦与解放军开战,他们必定无法敌过,因此接受了陶峙岳的提议。最终,马呈祥等人交出了兵权,陶峙岳很快为他们办理了护照,并派人护送他们离开新疆。虽然陶峙岳此举引起了一些幸存西路军官兵的不满,但毛主席得知后指出,陶峙岳的做法是正确的,应该受到表扬,因为这有利于整个局势的稳定。
陶峙岳并非不想捉拿马呈祥,只是他没有兵权,心有余力不足。起义成功后,陶峙岳被任命为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和新疆军区副司令,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平台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